陳雲:中港政治經濟勾結,特首選舉制度失效
特首選舉的黑幕,越揭越臭,對香港和北京而言,教訓只有一個:現代文明政府的統治方法只剩一途,就是憲政共和制度,民主的任何代替品(Ersatz),都只會越幫越忙,最後以混亂和敗亡告終。香港小圈子的選舉委員會是亂局的癥結,本來中共大可效法英國殖民者,由國務院總理委派香港總督,但中共並非民主國家,他們自己也沒這個信心,因為一旦特首選錯了人,罪責在於中共。英國以前並沒有多少跨越英國與香港的資本家陣營,即使是英資,也是以香港為基地的實業家和銀行家,與英國政治沒什麼勾結。九七之後,香港的資本家要投靠大陸資本家,大陸也借助香港資本,勾結成為本地的食利集團,繼而進入國際社會。這種複雜的政治經濟糾結,令中共欽點(「江握手」)之後,再委託選委投票的老方法失效了。因為資本是計量的(自尋多元利益),不是計質的(聽從單一指令),中港之間的政治經濟糾結,終結了特首選舉的小圈子制度。
間接委託選舉委員代為投票,用政治白手套的方法,本來是權宜之計,但中港資本家之間的利益鬥爭,已令選委無法聽從北京的政治指令,只有自己相鬥,於是出現兩位北京默許的候選人之間的廝殺。
北京應該明白,香港民主化是無可避免的趨勢,也是合理的趨勢,政治勢力與資本利益之間的鬥爭,是無可壓制的,唯有令這些鬥爭服膺於憲政之下,用正規的政黨鬥爭、輿論代表和香港人民一人一票來決定。設想一下,如果唐營和梁營可以各自組成政黨或政黨陣營,公開競選,一切抹黑和黑金都可以在法律規管之下得到公正處理,不會流於罵戰,不了了之,引致目前的困局:無論誰人勝出,損害已經造成(the damage was done)——香港法治敗壞了,上層社會的道德倫理崩潰了。這樣的香港,是無法統治(ungovernable)的。
歷史的發展往往出人意表,中共原以為可以用資本滲透、產業蠶食的方法統治香港,用CEPA令香港就範,然而中共太不了解現代資本主義政治了。中共的紅色資本勢力南下香港,正正終結了中共在香港的統治。難道馬克思沒有告知中共:資本家是認錢而不認人的?
留言
張貼留言